道砟和底碴是铁路轨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承担轨道支撑、分散荷载、排水防渗和缓冲振动等功能。道砟通常选用碎石材料,铺设在轨枕下方;底碴则位于道砟层与路基之间,起过渡和隔离作用。由于长期承受列车动荷载及环境侵蚀,其物理性能会逐渐劣化,直接影响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和行车安全。因此,定期开展道砟、底碴检测是确保铁路运营安全的关键环节,需通过科学的检测项目、规范的方法和严格的标准评估其服役状态。
针对道砟和底碴的检测主要涵盖以下核心项目:
1. 材料性能检测:包括岩石抗压强度、洛杉矶磨耗率、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等,评估材料的耐久性;
2. 颗粒级配分析:通过筛分试验确定粒径分布,道砟粒径通常需满足31.5-63mm范围,底碴粒径为0-31.5mm;
3. 抗磨耗性测试:模拟列车荷载下的破碎率,控制道砟破碎后细颗粒含量;
4. 含泥量与洁净度:检测黏土团及粉尘含量,避免影响排水性能;
5. 密实度与渗透系数:评估底碴层的压实效果和排水能力。
检测过程需依据标准规范进行:
- 筛分法(GB/T 14685):采用标准筛组对试样进行干筛或湿筛,绘制级配曲线;
- 压碎值试验(TB/T 2328):通过压力机测定集料抗压碎能力;
- 洛杉矶磨耗试验(ASTM C131):以钢球摩擦模拟长期磨损,计算质量损失率;
- 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:使用游标卡尺或专用规准仪,控制针状颗粒比例不超过20%;
- 渗透系数测试:采用常水头或变水头渗透仪测定底碴透水性。
我国铁路行业对道砟和底碴的检测执行以下标准:
- TB/T 2140-2008《铁路碎石道砟》:明确道砟的级配、物理力学指标及试验方法;
- TB/T 2897-2018《铁路碎石底碴》:规定底碴的粒径、含泥量、渗透系数等技术要求;
- GB/T 50123-2019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》:涵盖颗粒分析、密度测定等通用试验流程;
- JTG E42-2005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》:作为补充参考,适用于部分指标的交叉验证。
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流程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,可精准判断道砟与底碴的劣化程度,为铁路养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撑,有效延长轨道使用寿命并降低运营风险。